一、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模式的变化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社会大规模生产对设备维护维修需求日趋强烈。社会上聚集了大量专业人员,他们来自于设备的研制生产机构,或长期从事设备专业维护维修工作,系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维护保养要求,了解社会企业对设备维护的需求,他们成立专业维护维修公司,专门从事复杂度和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公司具有独特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优势,具有设备关键核心部件采购渠道,使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依托信息化手段可实现远程、在线维修和维护指导,为企业设备建立专业维修台账;设备维护维修管理规范,维护维修效率和质量高。多数企业已经将组织内的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业务外包给这些专业机构,不但可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保障科研生产顺利进行,还节省了设备维修费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备维护维修“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集约化”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二、设备维护管理模式探索
企业对于设备维护维修管理趋势是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不同于传统企业建立专门的维护维修队伍),寻找外部优势资源为我所用,长期重点做好维修供应商的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维护维修和供应商管理,统一配置企业资源,实施设备维护维修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营管理,实现设备维护维修“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集约化”四项维度协同推进的管理模式。
1、“专业化”有三个层面含义,首先对企业来说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即熟知供应商管理以及商务往来业务流程,还掌握设备工作原理的通用知识,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维护基本方法;熟知企业内部设备维护维修需求,实时了解外部设备维护维修动态发展变化,系统从事企业内设备维护维修专业规划。第二个含义是指寻找的供应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规范的内部管理、雄厚的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较大额度的经营业务和组织规模,在设备维护维修方面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力、规模优势,完全满足企业设备维护维修需要。第三是管理团队定期对组织设备维护维修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既要总结管理工作的最佳实践、提出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还要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分析设备维护的技术短板,对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不足在后续工作中有针对性开展改进和提升。
2、“社会化”是指企业不再建立保持自己的维护维修专业队伍,不再自行完成企业内设备维护维修工作;要通过专业管理团队收集社会信息,用规范的流程寻找外部专业的优势资源,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企业的供应商,通过签订外包合同,约定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由专业的供应商完成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信息化”是指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设备维护维修进行全面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专用管理平台,对企业内设备维护维修进行系统管理,包括设备台账、维修记录、数据分析等,实现历史数据可追溯和查询;还要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服务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进行管理,包括供应商目录、供应商选择准入、供应商绩效考核等。与供应商建立信息沟通、技术交流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视频通话,便于设备异地实时维护维修。
4、“集约化”是指企业要以制度形式集中配置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实现组织对各类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达到设备维护维修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目的。
电脑维护外包公司设备管理“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集约化”四项维度工作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专业化建设是重点,社会化是实施路径,信息化是载体和手段,集约化是目的和落脚点,四项维度工作应协同推进、共同建设、不可分割孤立。